【热门】大班教案集合六篇

时间:2025-09-16 01:27:09
【热门】大班教案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福建民歌的特点,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活泼、愉快的情绪。

2、了解舞蹈轻柔的动作、欢快的风格,尝试用动作表现采茶的劳动情景。

3、培养对舞蹈的兴趣及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

活动准备:

准备扇子、篮子、围裙等小道具。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讲一段简短的故事,引导幼儿借助故事清洁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绪。

2、幼儿跟随教师练习采茶的各种动作。

3、引导幼儿根据后半段音乐渐轻的特点,想一想:采茶姑娘最后有没有扑到蝴蝶?

4、启发幼儿围绕故事清洁想象采茶姑娘扑蝶的动作并进行创编,如:看见蝴蝶时高兴的情绪、神情、扑蝶时轻柔的动作,蝴蝶飞走时焦急的神态,追逐蝴蝶时活泼地跳来跳去的情景。

5、启发幼儿分角色创编动作结伴表演,如:有的幼儿当蝴蝶,有的当采茶姑娘,两两相对表演,也可几个幼儿共同围成圈,先采茶后再扑蝶。

6、引导幼儿将创编的动作进行组合,并尝试表演出来。

7、教师帮助幼儿练习,重点突出手腕的动作。

8、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方式、道具,边听乐曲边做动作,把想象的内容用动作表现出来,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体验美感。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竹圈的多种玩法和跳法。

  2、尝试边跳边转身。

  3、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竹圈若干(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以“迷迷转”的游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并活动身体。

  游戏玩法: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教师念数字1~10。如果念到十,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二、多种方法玩圈。

  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玩圈。

  师:“你会玩圈吗?圈能怎么玩呢?我们去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多。”

  三、交流分享。

  鼓励幼儿大胆展示交流多种玩圈的方法。

  师:“小朋友,我们站在圈里,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玩圈的?”

  四、尝试转身跳。

  1、师:“刚才有小朋友是这样跳圈的,他是边跳边转身,你能边跳边转身吗?跳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来试一试。”

  2、教师边慢动作示范,边讲解:双臂拧紧、双腿弯曲、用力蹬地,像龙卷风一样旋转,边跳边转身,转好以后,要尽量使自己站稳。

  3、幼儿再次体验转身跳,提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教师及时给以适当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指导。

  4、尝试连续转身180度跳圈。

  师:“现在老师要提高难度了。我们能不能从一个圈转身跳到第二个圈,再转身跳到第三个圈里呢?”

  a、教师示范。

  b、个别尝试。

  c、排成二列纵队一个接一个练习。

  5、再次进行难度提升

  师:“小朋友们跳得真好,要不要试试更难的动作?”(转身360度跳圈)

  a、教师示范,强调动作要领(双臂拧紧、双腿弯曲、用力蹬地)

  b、个别尝试。

  c、集体练习数遍。

  d、分男女组练习。

  五、游戏放松。

  游戏开始,老师说“一,二,三;三,二,一,我们都是毛毛虫”,幼儿就一个圈套在一个小朋友的头上做毛毛虫走路或跑等,伴随老师语言的变化,幼儿变换不同的动作。朝前走,换相反方向走等,最后进教室。

大班教案 篇3

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有趣的民间游戏

活动目标: 1、学习手推车的本领,在活动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3、喜欢民间游戏,体验游戏过程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游戏材料若干,“手推车”示范图和音乐光盘各一张。

2、粮仓两个,粮食12袋,地垫数量和师幼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自然导入活动

1、幼儿自主选择民间游戏,教师随机参与。

2、简单交流对民间游戏的认识,说说自己玩过什么游戏?怎么玩的?

二、学习游戏“手推车” 1、借助图片导入:他们在干什么?这个游戏你玩过吗?怎么玩的?

2、幼儿分组尝试,探索游戏的玩法,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练习。

3、互相交流游戏后的感受,懂得游戏需要三人一起合作,坚持进行。

4、一组幼儿示范,介绍小组推车快的原因,重点掌握两人手托同伴膝盖向前协调推行的方法。

5、幼儿分组继续练习,结束后交流感受、总结经验。

三、游戏:“运粮食” 1、引起兴趣:农民伯伯的粮食丰收了,咱们帮着一起运到粮仓里去吧!

2、探讨规则:要想运得快,三个人应该怎么做?粮食掉了怎么办?

3、师幼示范:边运粮食边强调游戏规则和合作的重要性。

4、幼儿分红、黄两队进行运粮食的比赛。

5、交流第一次运粮食的感受,总结经验。

6、幼儿再次进行游戏,教师为幼儿加油。

四、放松游戏,结束活动 1、师幼边念儿歌边玩民间小游戏(王婆婆抱妹妹等)。

2、小结:今天玩得开心吗?为什么?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学习一些简单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2、学习在比较高矮的过程中,懂得高矮的比较是相对的。

投放材料:

指导要点:

(一)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分散探索:

(1) 带幼儿到操场上自由寻找比较操场上的各个物品 “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

(2) 在能比较高矮的情况下,引导幼儿寻找,操场上有什么东西是 “一样高” 的。

2、集中探索:

(1) 请幼儿回答在自己探索比较的结果。

(2) 请几位幼儿上前比身高,全体幼儿讨论 “谁比谁高”, “谁比谁矮” “谁和谁一样高”。

(3) 每队请一名幼儿将本队的同伴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全体幼儿做监督。

(二)探索高矮的相对论

1、请一高一矮两名幼儿比较身高,然后高的幼儿和教师比较。让幼儿发现,某个东西的高矮是不能绝对的,看它和谁比较(高的幼儿和矮个比是高的,跟高个比是矮)。

2、请幼儿在同伴中寻找一个比自己高的小朋友,然后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比他(她)高。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白高矮的相对论。

(三)小结总评。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在自由活动的情况下,注意保持自己与别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不挤在一起,也不相互碰撞。同时,注意观察和吸收他人的创造性表演动作。

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用小鸭子赶路和看花等相应的动作分别表现A段的欢快与B段的悠扬。

欣赏B段音乐,学习划分B段乐句,并用创编花叶、花茎的各种造型的方式,表现B段各句的起、止和过程。

活动准备

师幼共同制作鸭妈妈和小鸭子的头饰。

活动过程

1.分配角色,听A段音乐做动作

幼儿扮小鸭子,老师扮鸭妈妈,妈妈带孩子出去玩(随A段音乐做鸭子走)。引导幼儿快些走,跟着音乐的速度走,千万不能跟不上音乐的速度。

2.划分B段乐句

鸭妈妈带小鸭子看花,每一乐句前两小节,用手指在空中划一个大Iii,表示看到一朵大花;后两小节,做出一种叶子的造型。

鼓励幼儿创造出各种花叶的造型,老师及时将各种造型反馈给全班小朋友,并反复欣赏B段,进行创编动作练习。

(B段乐句中后半句的.叶子造型的出现位置可早可迟,不做严格规定)

  3.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跟随音乐表演,教师可提示。

前奏:小鸭起床,伸伸懒腰,摆摆屁股。

A段:小鸭出门了,要到很远的地方去看花。

B段:小鸭看到许多花。

A段:小鸭看完花回家休息啦!

大班教案 篇6

艺术活动:会唱歌的豆子

生成背景:

科学区里,放着一些罐子和一些种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把不同的种子放在罐子里摇晃,让罐子发出声音来,细心的豆豆说:“我发现了蚕豆和绿豆放在一样的罐子里,摇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是呀,用瓶罐和种子自制乐器来进行音乐活动不是很有新意吗,于是我和孩子搜集材料,开展了本次富有特色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感知各种豆子的基础上,大胆表述豆子的特征。

2、积极探索豆子发声的秘密,乐意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3、利用自制的乐器大胆创编节奏并表演。

活动准备:

1、各色各类豆子(绿豆、赤豆、黄豆)

2、各类瓶罐

3、相关图示。

活动过程:

(一)观察各种豆子。

1、引导幼儿看看、说说豆子的名称、颜色、大小、形状等。

2、引导幼儿观察豆子的相同之处:都是圆溜溜的,都有一条细细的线等。

(二)让豆宝宝发出声音。

1、讨论:怎样让豆子发出声音?教师为每组投放一种罐子,幼儿进行尝试。

2、提出操作要求:选一种最喜欢的豆宝宝试一试。

3、相互听听、猜猜是那种豆子发出的声音。

4、小结:不同豆宝宝在相同罐子里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评析:老师只提供一种罐子,目的是为了排除其它干扰因素,使声音相对单一而集中,为制作豆子乐器并进行演奏做好铺垫。

3、讨论:相同豆宝宝在不同罐子里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吗?

4、提出操作要求:选和刚才一样的豆宝宝,选择不同的罐子试一试。

5、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6、小结:相同豆宝宝在不同罐子里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实录:上面是不同的豆在一种罐子里,现在是相同的豆在不同的罐子里,这样给了幼儿又一个思考,通过亲自实验和探究,结果也在孩子的操作中显现了。

(三)豆宝宝唱歌,引导幼儿创编节奏型。

1、引导幼儿自由创编节奏型。

今天豆宝宝见到了这么多的小朋友,心里很高兴,它们真想唱歌来表达自己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展示自己创编的节奏型,大家学一学。

3、集体演奏《巡逻兵进行曲》的片段。

反思:本次活动的亮点就是科学探究和音乐活动的有机结合使活动变得异常精彩,幼儿在活动中显得忙而不乱,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中心进行了各种操作活动,活动赢得了幼儿的欢迎,也体现了生活的乐趣,原来,豆子还真会唱歌呢。同时让老师们觉得,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会唱歌,而不只是乐器才会发声。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继续探索豆子发声的秘密,并用自制的豆子乐器进行演奏。

《【热门】大班教案集合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