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表演解说词通用15篇

时间:2025-10-30 08:30:09
茶艺表演解说词通用15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用到解说词的地方越来越多,解说词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听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来参考自己需要的解说词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艺表演解说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艺表演解说词1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云南则是茶的发源地及原产地,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云南各民族同胞利用和驯化了茶树,开创了人类种茶的历史,为茶而歌,为茶而舞,仰茶如生,敬茶如神,茶已深深的渗入到各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了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元素。

同时,在漫长的茶叶生产发展历史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普洱茶文化,使之成为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的享誉全球的历史名茶。今天很荣幸为大家冲泡普洱茶,并将历史悠久、滋味醇正的普洱茶呈现于大家面前。

1、摆盏备具在正式冲泡之前,首先为您介绍一下冲泡普洱茶所用到的各类精美茶具。

流水茶盘,用来盛放各类茶具;茶通:寓意茶源广通,共分5小件;茶夹:用来夹洗双杯;茶则:用来量取干茶;茶针:用来疏通堵塞的紫砂壶壶口;干茶漏:用于较小的紫砂壶壶口,以防干茶外漏;茶匙:用来拨赶茶叶以及废弃的茶渣;紫砂壶:产自江苏宜兴,以紫砂泥制者为佳,自古流芳百世的制壶名家有孟臣、供春、时大彬等,因普洱茶存放时间较久,茶气较足,味浓而醇厚,所以选泡之壶,宜大不宜小,且要深圆、砂粗、壁厚,出水流畅者为上佳;公道杯:用来均匀茶汤以及鉴赏汤色;品茗杯:用来品饮香茗;过滤网:用来过滤茶渣;茶荷:以瓷制造,用来盛放干茶;杯托:形状如盘而小,用来放置品茗杯;随手泡:用来火煮甘泉。煮水侯汤,泉分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如若随手泡内声若松涛,水面浮珠,视为二沸,用于泡茶最佳。

2、淋壶湿杯茶自古便被视为一种灵物,所以茶人们要求泡茶的器具必须冰清玉洁,一尘不染,同时还可以提升壶内外的温度,增添茶香,蕴蓄茶味;

品茗杯以若琛制者为佳,白底兰花,底平口阔,质薄如纸,色洁如玉,不薄不能起香,不洁不能衬色;

而四季用杯,也各有色别,春宜“牛目”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仰钟”杯,杯宜小宜浅,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

3、赏茶投茶普洱茶采自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制成,芽长而壮,白毫多,内含大量茶多酚、儿茶素、溶水浸出物、多糖类物质等成分,营养丰富,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古木流芳,投茶量为壶身的三分之一即可。

4、洗茶玉泉高致,涤尽凡尘,普洱茶不同于普通茶,普通茶论新,而普洱茶则讲究陈,除了品饮之外还具有收藏及鉴赏价值,时间存放较久的普洱茶难免存放过程中沾染浮沉,所以通常泡茶前宜快速冲洗干茶两至三遍,这个过程我们俗称为洗茶。

5、泡茶水抱静山,冲泡普洱茶时勿直面冲击茶叶,破坏茶叶组织,需逆时针旋转进行冲泡。彩云南现是云南名称的由来,传说元狩元年,汉武帝刘彻站在未央宫向南遥望,一抹瑰丽的彩云出现于南方,即派使臣快马追赶,一直追到彩云之南,终于追到了这片神奇吉祥的圣地,也就是现今的云南大理;

6、赏汤普洱茶冲泡后汤色唯美,似醇酒,有茶中“xo”之称,红油透亮,赏心悦目,令人浮想联翩;

7、分茶平分秋色,俗语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分茶以七分为满,留有三分茶情。

8、敬茶齐眉案举,敬奉香茗,各位嘉宾得到茶杯后,切莫急于品尝,可将茶杯静置于桌面上,十秒钟后静观汤色,会发现普洱茶汤红浓透亮,油光显现,茶汤表面似有若无的盘旋着一层白色的雾气,我们称之为陈香雾。只有上等年代的普洱茶,才具有如此神秘莫测的现象,并且时间存放越久的茶沉香雾越明显。

9、握杯下面告诉大家一个正确的握杯方式,用食指和拇指轻握杯沿,中指轻托杯底,形成三龙护鼎,女士翘起兰花指,寓意温柔大方,男士则收回尾指,寓意做事有头有尾,大权在握。

10、闻香暗香浮动,普洱茶香不同于普通茶,普通茶的香气是固定于一定范围内,如龙井茶有豆花香,铁观音有兰花香,红茶有蜜香,但普洱茶之香却永无定性,变幻莫测,即使是同一种茶,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冲泡出来的味道都会不同,而且普洱茶香气甚为独特,品种多样,有樟香、兰香、荷香、枣香、糯米香等。

11、初品奇茗品字由三口组成,第一口可用舌尖细细体味普洱茶特有的醇、活、化,第二口可用牙齿轻轻咀嚼普洱茶,感受其特有的顺滑绵厚和微微粘牙的感觉,最后一口可用喉咙用心体会普洱茶生津顺柔的感觉。

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让我们都来做生活的艺术家,泡一壶好茶,让自己及身边的人享受到这种清福。

茶艺表演解说词2

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光临七子茶庄。我是茶艺师xx很高兴有缘为大家泡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来客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是我国云南特有的茶类。它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琢,贮藏了时间的能量,具有独特的陈香陈韵。

今天为大家冲泡的是七子茶庄的结缘普洱,我们七子人愿借这款茶广结天下有缘人。

首先为大家介绍茶具。

随手泡:用于加热水温

因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则茶亦十分,故我们选用的是优质矿泉水。

茶盘又称茶船:上为盘,下为舱,盘是用来呈放闻品杯组以及紫砂壶等泡茶用具,舱则用来呈放废水。紫砂壶又称孟臣壶:惠孟臣是明代天启年代的制壶大师,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烧制上好的紫砂壶称为孟臣壶。因其透气性好,保温效果好,是泡制普洱茶的上好用具。

公道杯又称茶海:用来均匀茶汤。

过滤网:用来过滤茶渣

闻香杯:高的是闻香杯,因其造型独特,拢香效果好,用来闻取茶叶的香气,矮的是品茗杯,用来品茶及鉴赏汤色。

杯托:用来呈放闻品杯组。

茶巾:用来保持整个茶式过程中的清洁。

茶道组:外为茶筒,茶针用来疏通壶嘴,茶漏用来扩大壶口面积,防止干茶外漏,茶则用来量取茶叶,茶匙用来拨茶入壶,茶夹用来夹洗闻品杯组。

佳茗共赏:苏东坡曾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请欣赏茶叶的外形及闻取茶叶的干香。孟臣尽心

高山流水

普洱入宫

芳草回春

分承香露:因此泡茶只有茶之香气并无茶之真味,故用来烫杯起到高温洁具的作用。

悬壶高冲:冲茶讲究高冲低斟,高冲水让茶叶随浪翻滚,使茶内的各种物质外溶于水。

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浮于表面的泡沫以示清洁。

涤尽凡尘

内外养身:给壶身加温,使壶内外温度一致,使茶香充分散发。

若琛听泉:若琛是古代的制杯大师,他善于制作大小如胡桃样的品茗杯,故后人将此类小杯称为若琛杯。游山玩水

关公 ……此处隐藏14098个字……>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中的茶汤所剩不多时,采用点斟的手法喻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们点头致敬。

第八道:珠联璧合、鲤鱼翻身

将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称为珠联璧合,喻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接着将两个紧扣的杯子轻轻的翻转过来喻为“鲤鱼翻身”,鲤鱼翻身越过龙门可化为龙升天而去,在这里喻祝各位嘉宾在X年里头,家和万事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

现在我将手中的这杯香茗敬奉给您,(传杯)希望通过传茶的方式,让大伙的心贴的更紧,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品字由三个口组成,所以一杯茶要分为三步走:观色、闻香、再品味。

第十道:喜闻幽香、鉴赏三色

将闻香杯轻轻的提起,置于手中闻其茶香,这是三闻中的头一闻,主要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观看杯中上、中、下三种颜色,好的武夷岩茶茶汤应是鲜艳高丽的琥珀色。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抵杯,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指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三品中的头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的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没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干茶味兮轻醒醐,干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细细地对比,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等。

第十三道:二品云膄、喉底留甘

“云膄”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对茶叶的美称“二品云膄”即请客人品茶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汤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否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贡茶中的珍品,后人常用来代替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品啜武夷岩茶,闻香讲究“三口气”,即不仅用鼻子闻,而且可用大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从鼻腔呼吸出连续三次,这样可全身心感受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茶人们称这种闻香的方法为“荡气回肠”。第三次闻香还在于鉴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含英咀华”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其中的英和华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华即在品茶时像是在嘴里含着一朵小兰花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武夷岩茶特有的“香、清、甘、活”,无比美妙的韵味。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了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地咽下,应当像含英咀华一样细细玩味,直含不住时再呑下去,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您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多数人都会有“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个哲理“平平淡总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请客人自己动手泡茶,看一看壶中的茶泡到第几泡还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龙戏水”是把泡后的茶叶放到清水杯中,让客人观赏泡后的茶

叶,行话称为“看叶底”,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叶底三分红七分绿。叶片的周边呈暗红色,叶片的内部呈绿色称之为“绿叶红镶边”。在茶艺表演时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玩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孙中山先生曾倡导以茶为国饮,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之后其乐无穷。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经、

结束时,请宾主起立,同干了杯中的茶,

会。友谊的纽带,在茶艺表演以相互祝福来结束这次茶

茶艺表演解说词15

信阳产茶历史悠久,相传始于东周时期,两千多年的种茶和饮茶历史,构成了独具地方色彩的信阳茶文化。千古国珍流芳远,天生丽质盖群英。细备深山珍茗,准备茶席是信阳人传统的待客之道。此刻表演的是备茶设具,从茶水、茶具都一一准备好。

锋毫初展:信阳茶叶网供给的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有“茶王之乡”美誉的浉河港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传统精细的手工制作造就了她“细、圆、紧、直”的外形特征,请各位慢慢鉴赏,锋苗纤细,白毫满披的翠芽,好似佳人着纱,委婉典雅。

烹泉请杯:信阳毛尖绿茶茶艺表演为各位沏茶用的水便是取自浉河上游的南湾山泉水,信阳茶、信阳水原滋原味,口感独特。信阳毛尖茶“色绿、形美、毫多、汤鲜”,为使其完美展现,故准备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沏泡,此时如同琼楼晶宫,等待佳人登临。

流云拂月:温杯是沏茶的重要步骤,杯体升温后不至于茶汤骤冷,影响汤味,然后旋转杯体,将温杯之水倒出。同时,也有洁净之意,愿能为远客涤去一路风尘,静心享受一杯好茶。

南湖蒸腾:高档的信阳毛尖,极其细嫩,沏泡水温要求在85°C左右,所以沸水要晾冷,这个过程犹如南湾湖在艳阳高照下水汽蒸腾,也示意信阳茶艺事业蒸蒸日上,香飘五洲,友遍天下。

龙潭飞瀑:是悬壶高冲,入杯五分满,形如龙潭飞瀑,亦为高山流水,同时也是为了使水快速降温,以免烫伤茶叶。

移步汤泉:茶叶纷纷入杯,好似佳人轻移莲步,徐徐入池,在汤泉中沐浴,同时也是为了使茶香散发。

涤尽凡尘:这是一道润茶的过程,好茶独得天地之精华,润茶,能够使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香气散发,同时,也有利茶汤浸出。

随乡入境:此时,茶叶已初步舒展,清香散发,其形若兰芽,香气清高,合目细嗅,仿佛置身于迷朦的茶山之中,渐入佳境。

有凤来仪:沏泡采用凤凰三点头注水法,犹如三鞠躬,使茶叶在杯中上下翻滚,茶汤尽出,同时,也示意对贵客光临的欢迎与敬意。

敬奉香茗:茶香袅袅的一杯翠绿,如同春山薄雾,可望而不可及。此刻我们就以一颗虔诚的心,把这杯寄托着茶香人民深情厚意的香茗,双手捧送到您的面前,请您细细鉴赏品尝。与此同时我为大家献上一首茶诗: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给予爱茶人。

收具谢客: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我们能在此共饮信阳毛尖也是一种缘分,从来佳茗似佳人,美人有约,佳期如梦。

人与茶的每一次相约,都是人生中完美的聚会愿我们有缘还能相聚在此。同时信阳茶叶网也期望所有的爱茶人都能像茶一样,把苦留在心中,而散发出来的都是香气。

《茶艺表演解说词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