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昆虫记》有感15篇

时间:2025-09-14 08:30:11
读《昆虫记》有感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昆虫记》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昆虫记》有感1

很早就听老师和小朋友们推荐《昆虫记》这本书了,趁这个寒假我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真的是很吸引人,爱不释手。这本书的作者让·亨利·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晚年多次获得了诺贝尔奖提名。

不久前,我刚学习了法布尔所写的《绿色蝈蝈》,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蝈蝈的叫声、外形和习性。顿时激发了我去拜读原著的兴趣。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昆虫记》是一部在自然科学史和文学史上都影响深远的杰作。《昆虫记》中介绍了毛虫、蝉、蝎子、蟑螂、蜘蛛等几十种昆虫。但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昆虫的“自杀”》这一节。法布尔听说蝎子遇到危险就会自杀,于是,他用烧红的木炭围城一个圆圈,再把一只个头最大的白蝎放于圈中,热浪使蝎子倒退着反卷钩子,一会儿伸直,一会儿收卷,动作快的使人看不清。紧接着,蝎子一阵抽搐,竟身体平躺在地上不动了。法布尔用镊子夹起蝎子,放在一层清凉的沙土上,一个小时后,蝎子却突然复活了!这个实验证明,说蝎子自杀的人,一定是被它那突然失去生命力的假象给蒙骗了,蝎子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自杀。

娇小的樵叶蜂,却有这么大的本领:把叶子修剪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碎叶。而且还是整整齐齐的!真令人赞叹!不,是叫人不可思议呀!娇小的樵叶蜂,没有圆规,没有模子,没有精密的仪器,它到底是怎样剪成这些小碎片的呢?

大自然的奥秘真是让人不可理解呀。法布尔认为樵叶蜂是用几何计算的,到目前为止,吸有这个解释、答案了。但我认为,只要更加深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一定会有更多的解释!

正如法布尔在这章中所说:“除了高级动物——人以外,任何具有生命的生物都不具有自愿结束生命的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力量,然而,我们一旦真的把这种精神付诸行动,实际上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我们总会看到许多学生因为成绩或家长之间的矛盾而自杀的报道。我认为,他们的勇气太小,甚至没有一只小蝎子勇敢。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蝎子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失败乃成功之母。

通过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我感触很深。《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正如法布尔所说:“生命是一种严肃的东西,不能因遇到点艰难困苦就心烦意乱,轻易地就把生命抛弃。我们不应把生命视为一种享乐、一种磨难,而是应该把它视为一种义务,一种只要一息尚存都必须全力以赴地去尽的义务。”

我很喜欢昆虫,爸爸妈妈带我参观过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和中科院上海昆虫馆,我最喜欢的是大闪蝶,还在昆虫馆制作了蝴蝶标本。

《昆虫记》里讲了很多常见而有趣的昆虫,有艺术家圣甲虫、冷血杀手螳螂、节能先锋萤火虫、歌唱家蟋蟀,还有毛茸茸的松毛虫、恶心的绿蝇、长着长触角的天牛、火爆脾气的蝎子等等。这本书把昆虫们的生存环境、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特殊本领等介绍得很细致,仿佛这些昆虫就在我的眼前。给我很深印象的是狼蛛,虽然它的外表很可怕,但它有一颗慈母心肠。你知道吗?狼蛛不会织网,而是像老虎和狮子一样活捉猎物。别看小小的萤火虫很可爱,它可是肉食动物!它的美味是蜗牛,先麻醉了猎物,它才开始享受。

小时候,舅舅带我抓过知了猴(蝉的幼虫)、粘过知了。看过《昆虫记》以后,我才知道,蝉要在地底下生活四年,它的洞穴像个气象观测站,在地下它们就能探测到外面的天气情况。

这本书描写得很生动,让我了解到原来昆虫世界也这么丰富多彩,就算是同类昆虫也可能“脾气”完全不同。作者观察得很仔细,还通过很多次实验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而不是想当然地描写。作者让·亨利·法布尔还很虚心,他自己不懂的地方也会毫不隐瞒地告诉我们,比如萤火虫的尾灯有什么作用。

《昆虫记》让我认识了许多昆虫,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开阔了眼界。从作者身上,我还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仔细观察、精心实验、虚心好学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后也会主动去学习、探索和总结,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读《昆虫记》有感2

《昆虫记》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它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的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昆虫记》也很有真实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使人身临其境。我从小因为不喜欢昆虫,所以平时很少细心观察小动物的世界。《昆虫记》让我重新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发现它们并不讨厌,相反,还有很多可爱之处;是《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和艰辛成果。《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科普书。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更珍贵的启示,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有句话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让我们也用它来勉励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读《昆虫记》有感3

暑假期间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深有体会。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目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的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书中,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的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妙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 ……此处隐藏5574个字……过江苏路那一大片民国建筑群,那里整齐的院落加上浓密的法国梧桐,感觉格外的宁静。咦?夏日里叫的最响的知了那里去了?怎么不叫了啊?暑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一些课外书,其中就推荐了一本《昆虫记》。我终于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蝉卵孵化成蛴螬,蛴螬孵化出来以后是倒挂在树枝上,忽然来了一丝风,蛴螬左右摇摆了几下就掉在地上。这时蛴螬的身体很小,就像一个跳蚤一样,而且身体很柔弱,要是不幸砸在石头上,或者掉进脏水里或者沙漠中,那小命不保。最要紧的事情是先找个藏身之处。蛴螬很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在线上悬着时,它们就要选择好那些土质松软的地方,这样它们才能钻进去,它们只有马上钻入地下才能够活命,可是也有一些不幸的蛴螬在没有找到松软的泥土前就已经丧命了。”“蛴螬钻入地下以后,就开始了4年的地下生活,初夏时在能被太阳照射到的地上会出现很多圆孔,这些圆孔和地面相平,孔的大小刚好可以伸进一根手指。这些圆孔蛴螬从地里钻出来的出口。”

通过书里的知识我终于知道了,这到处都是乌亮的柏油路和一块块整齐的地砖,每棵大树下只露出很小的一块硬硬的泥土。蝉的幼虫没有机会钻到泥土里。就算极少数钻进了泥土里,也没有能钻出来的地方。这自然就没有了知了的叫声了。还看到报纸上报道,因为人们大量的砍伐紫金山上的荆棘和灌木,种上了观赏型的植物,了珍惜的中华虎凤蝶没有赖以产卵的灌木,导致了这种美丽的生命几乎面临灭绝。现在面临灭亡的是虎凤蝶,将来在城市文明中消失的也许还要包括蝉这位夏日的歌唱家了吧。

读《昆虫记》有感13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是由法国著名作家被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的法布尔经历二十余年编制而成。全书以拟人化的手法,对自然界中多种昆虫的生存与繁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刻画。全书蕴含着实事求是的科学严谨,以及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于自然界万物的赞美之情。

我是为了做作业而阅读这本书,用了大概两周的时间,粗略地通读了整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认为它配得上昆虫的史诗的称号,更是感叹于法布尔观察的细致入微和其语言表达的风趣张力。我在城市中长大,对于昆虫的了解几乎近乎空白。阅读了《昆虫记》后我意识到了昆虫世界的丰富多彩。昆虫的世界和人类的世界一样,有善恶,有冷暖,有勤与惰。《昆虫记》这部昆虫的史诗给予我了一扇通往昆虫世界的大门,让我心生向往。全文以交流与展示的方式,向读者们介绍了关于一些昆虫的特性,其语言的表达中,以提问的方式告诉读者作者的想法,再以实验的方式推翻旧识,证实真实。读者的好奇随着文章不断起伏,有强烈的可读性,并以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昆虫们的形象,使其跃然纸上、活灵活现。难怪法布尔被称为科学界诗人。

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的一篇课文《蟋蟀》,节选自《昆虫记》,期中的描述令我记忆犹新。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它常常慎重选择住址,一边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他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法布尔不仅发现了蟋蟀的选址方式,还观察了它是怎样挖洞的,这样的观察力和细致的态度令人赞叹。

人,就应该像法布尔一样,仔细留心身边的一切,从中发现世界的新乐趣。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人生启示,种种的昆虫也可以对应生活中的种种人。这本书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昆虫的科普知识,同时也包含了许多切实的人生哲理。

读《昆虫记》有感14

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兴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同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

我有这样一本《昆虫记》。开始我对昆虫一点兴趣也没有,买时我还说自己绝对不会看这本书,可经过我和这本书的互相认识,我便对它爱不释手。《昆虫记》出版至今已有十多种版本了哦!提起昆虫,有人会说:“我可喜欢小昆虫了,还常逗它们玩呢!”有人会说:“我可害怕昆虫了。”这本书就是让喜欢的人了解昆虫,让不喜欢昆虫的人喜欢昆虫。作者法布尔是一位法国人,他从小就酷爱昆虫,有一次,他去赶鸭子时,发现了一种稀有昆虫,可手上已经满是昆虫,于是,他把一只昆虫叼在嘴里。尽管昆虫发出苦涩的液体,他还是硬着头皮回家了呢!

让我们做一个希望优秀的人,一个亲近文学的人,一个得到与世俗不同气息的人!

读《昆虫记》有感15

我也有一片小小的园子,就像法布尔的荒石园一样。我的那个院子里瓜果飘香,但是我最痛恨的就是那与我瓜分我劳动果实的虫子们。

在我读完昆虫记后,法布尔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我的偶像。法布尔早年与自己贫苦的命运搏斗,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通过读书成为了中学教师,但最终未能实现当上大学教师的心愿。年老后,他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找了一个荒草萋萋的园子。他在那里与他一生所爱的各种各样的昆虫一起度过了晚年,并写成了一本现在还耳熟能详的《昆虫学回忆录》(昆虫记)。他诗人般的语言让读书的人耳目一新;对昆虫的热爱让他还原到书本上的昆虫世界更加真实。

法布尔在他的那个“伊甸园”里观察各种各样的昆虫。有时,在野外观察不方便,他便把小虫子抓起来养在钟形罩中观察。烈日下,贴在被太阳烤的滚烫的地面上观察蝉幼虫在地底的洞穴。洞穴太“庞大”了,填平洞穴至少要一立方米的土。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一立方米的浮土去了哪里。可是他并没有放弃,通过对蝉幼虫身体结构的研究,他发现了蝉把干燥洞穴里的浮土变得潮湿,使土的体积缩小,也更易于出入。

法布尔这样认真的观察不正是因为热爱吗?他对一件事物的热爱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平常的工作生活无趣乏味,那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件可以让我们废寝忘食的热爱的事。我想,一个人要是没有了一件热爱的,只是每天重复着为了生计的工作,那他与那些为大自然“打工”的低等动物们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中学生不也应该找到一件热爱的事情吗?

一早上起床,在睡眼朦胧中勉强吃下早饭,有时还要更早起来补作业。一吃完饭就立刻赶着去学校,到学校立刻又要上令人压抑的早自习,早自习与第一节课连着上,下课还要问老师题,一直问到上课。太阳终于升到了天空正中,吃完饭的时间也还是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的。日落西山,大家各回各家。一到家就要写作业写到睡觉(说不定老师还会说是速度问题)。等再到天亮,又是一模一样的一天。

我们与那些低等动物有什们区别?老虎(老师)来了就跑(安安静静),一没有危险(老师走了)就要撒一下欢(班里闹起来),但仍提心吊胆(老师的眼随时在门口出现)。如果中学生注定要被扼杀所有热爱的(除了学习),那每天所做的简单反射会一点一点的失去高等的智慧,失去人的灵性,变成随遇而安的行尸走肉。

然而学习还是陶冶心灵的方法,虽然现在的教学模式实在是有待改善,但作为中学生理应适应环境。我们应该有我们所爱的,做手工、美术、读书、音乐和在科学与真理的海洋里遨游,就像法布尔一样,都可以让我们摆脱一潭死水的心情,让情绪之海再起波澜。这样既摆脱了无味的平静如死水的学习生活,又可以把知识学的真起来,而不仅为了考试。

热爱可以在一成不变中改变,可以让死水重冒清泉。热爱是这乏味的制度下的调节剂,让学生可以专心求知。但热爱更是让每一个人摆脱庸俗的必经之路。

《读《昆虫记》有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