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15篇)

时间:2025-04-13 10:35:34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1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1

这本书是围绕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华西里四大贵族的家庭生活展开的。记载了1805年至1820年拿破仑统治的法国与亚历山大统治下的俄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取得的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

书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性格内向、意志坚定的安德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的彼埃尔,缺少实际活动的能力,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其中,有两个人物特别耐人寻味,他们的性格变化得非常快。彼埃尔——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富翁和社交界的宠儿。获得遗产后的彼埃尔一开始贪图享受,后来献身于慈善事业,最后又想当兵打仗。娜塔莎——罗斯托夫公爵的女儿,她起初喜欢保尔.康斯基的儿子---英勇善战的安德烈,后来又爱上了阿那托里,最后又跟彼埃尔结婚。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

《战争与和平》让我第一次感悟到:生命是多么宝贵!和平是多么重要!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得幸福!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2

《战争与和平》可以说是托翁最伟大的著作,如一篇动人心魄的史诗!

没有什么十恶不赦的混蛋,但同样也没有什么至大至伟的圣贤,每个人都以生命的形态游历于这大千世界之中。还有什么比这份更真实,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还有什么比这更贴近人心。我猜想这部著作的经久不衰或许就在于此。他所展开的画卷,正是通向人类心灵的道路,他所描述的一切,正是生命所赋予我们的内涵。

历史一次次向我们诉说着答案,但那份谬误的轮回却总是在我们身旁若隐若现。人们常感叹这个时代下假象的引诱已经太多太多,人们不再被无知的敏感而伤害着,反倒由幻象所编制的层层蔽障已使我们太过麻木。这个时代或许已经不缺少天马行空的断想。反倒是那份对现实的最质朴感悟却总是被淹没在鼎沸的浮华喧嚣中,有的甚至被我们那份无聊时所产生的猎奇心所替代。世界是一个潘多拉的魔盒,在那里面不仅孕育着希望,还有许多挑战与困苦。正因为如此对现实的把握、认清和思考就更加重要和必需了。我们要用怎样的自己来面对我们最现实的生活,用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周遭的瞬息变化,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切的一切中我们自身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呢?生命是在现实中延续的,具体到了个体他便成了为了一份份生活。把握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倾听我们内心的每一份诉求,给我们生活以最真挚的感悟和祈福。不正是这个世界以生命的名义给与我们存在的最伟大定义和赞赏吗?

和平中的希望和梦想是孕育我们生命的乳汁,而战争中的残酷和痛苦却是我们永远抹消不掉的苦果,而正是在这天堂与地狱之间,生命铸造了他最不可辩驳的真实和奇迹。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3

《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诸多著作中的一部很优秀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

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巴甫洛夫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其中让我记忆最深的几句话: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种科学——整体的科学,这科学解释整个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要自己获得这种科学,就必须清涤并革新自己内心的“自我”,因此,在认识之前,必须信仰,并使自己趋于完善。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在我们心里放进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 ;人民战争的巨棒以全部威严雄伟的力量举了起来,并且不问任何人的趣味和规则,不考虑任何东西,愚笨单纯地,却是合乎时地举了起来,落下去打击法军,直到侵略者的军队全部消灭;没有人想到,承认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不过是承认他自己的没有价值和无限的卑劣。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他集中描写有本能智慧的人——以“耐心”为座右铭的库图佐夫;快快活活上战场、穿上干净的衫赴死、只求投奔造物主的农夫们;在污浊和饥饿中为自己的憧憬而满面笑容的法军俘瞄。而主人公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4

拿破仑率领着法国一百万人的兵马,轰开了俄国的大门,这引起了俄国人民的恐慌,人们对拿破仑这位军事天才嗤之以鼻,俄国军队边打边退,以少于对方一半的兵马和对方周旋,最后,竟然失掉了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之后,拿破仑开始渐渐衰败,在莫斯科,指挥军队毫无纪律地搜刮居民财产,落得的下场便是抱作一团然后落荒而逃。

在俄国军队与法国军队周旋的过程中,曾打过几次的战役,是拿破仑的士兵丢盔弃甲,损失惨重,为什么一个原本不足以抗拒声势浩大法军的俄罗斯军队,如今却远远占了上风,那是因为俄国人民所拥有的那些法国军人所没有的品质——朴实、真诚、爱国、 ……此处隐藏6938个字……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让我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场就是一个看似随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轻公爵形象。他厌倦上流社会的虚伪、无聊,不愿意被这种生活所束缚,因此他用心参军作战,期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功成名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治集团的虚伪、无能,当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灰心丧气,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虚无。以前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隐居农村,只想独善其身。在皮埃尔的热情劝说下,他渐渐振作起来,在自己的领地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决定自己“就应平静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直到遇见美丽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丽和无忧无虑激起了安德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彼得堡的喧嚣之中,加入了当时的社会改革热潮。他赢得了娜塔莎的感情,然而两人订婚后,娜塔莎的背叛又让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战争再度兴起,安德烈身负重伤,最终在娜塔莎的看护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寻着生命的好处和生活的价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寻求着一种超脱世俗生活的价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启发我们读者的思索:生命的好处到底是什么?人就应怎样生活?这样的问题我想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都就应以前想过,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样经过了一个反反复复、时而兴奋、时而落寞的痛苦的内心挣扎过程,甚至很可能到此刻都没有找到能够真正说服自己的明确答案。我想,这个我们苦苦追寻的、左右我们的生活态度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哲学吧。每个人的人生哲学都不尽相同,然而每个人追求人生好处的过程却颇为相似。是也?非也?哪里有衡量的标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于汨罗江畔叹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此刻每个人都还是一出生就在不断追寻,并且在这个追寻过程中成长、老去、直至死亡。或许,生活的好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地追寻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然而人类怎能停止思考呢?虽然奥斯特洛茨战场上高远的天空依然飘浮着宁静、镇定的白云,老榕树依然岁岁枯荣,安德烈的心灵历程却不会停止。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13

《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文学第一步长篇巨著,它生动描写了19世纪前十五年俄罗斯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生活画卷。

名著的主要内容是:在1805年,法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恶化,即将发生战争。然而在俄罗斯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依旧恬静悠闲,社交舞会照常举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决心干一番事业,就提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奥斯特里,他参加联军与法军的会战并受伤。斯托夫伯爵家,他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那塔。爱情使他振作起来重新投入生活和事业。俄法战争爆发,安德烈奔赴沙场院,在波罗金塔会战中受重伤。他忽然体会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过程。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生命慢慢退潮,平静地走到终点。

与安德烈的故事平行发展的另一主人公彼埃尔是个热血冲动、善良真诚的年青人,凭着继承一笔可观的遗产,他成了上流社会瞩目人物。势利库拉金公爵便把放荡堕落的女儿爱伦嫁给了他。意志薄弱但又向往理想的道德生活的彼埃尔在荒x的贵族群中屡次受挫。卫战争中,彼埃尔组织民团并经受了战火考验。后被法军逮捕。在战俘营,士兵中的宿命论和不抗恶思想使他深受感动。在俄罗斯人民打击下,法军溃败。彼埃尔被游击队救出,返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婚后,他参加了十二月党人的秘密组织,而娜塔莎则成为一个贤妻良母。

这部名著再现了当时史诗般壮阔的社会风貌。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14

安德烈公爵想:“云朵是多么的宁静、镇定啊,哪里像我们这里的慌张,恐惧与混乱啊!那云朵无忧无虑地飘荡在空中,从来不必像那个法国兵和炮兵似的为争夺探帚而愤怒。为什么我从前没有注意到它呢?现在我看到它了,我是多么幸福啊!只有天空是纯洁的,没有虚伪、没有欺骗、没有什么能够和它相比。天空之中只有安静、柔和。谢谢上帝……”

这是他被打在地上后心中的感想。这一感想与他原先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安德烈是有钱的老公爵的儿子,他性格内向,意志坚定。在当时上流社会中,他是个有地位的人物,并且非常热衷于帮助年轻人进入上流社会,所以安德烈与上流社会的人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他的家族中,有着爱他的父亲和妹妹马丽娅公爵小姐,还有一个不愿他离开去参军的妻子。

在打仗来临之前,他认为自己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名声和荣誉。为了追求他人的尊敬,他多么希望能成为战场上的英雄,以施展他的才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若要他放弃他的亲人都无所谓,我们去想一想吧,这是多么冷酷无情的想法啊!在他看来,荣誉和地位是他最珍爱的东西,也许许多上流社会的人也会有同样的观念。

不过,当他战败躺倒在地上后,当他看到蓝天、白云时他清醒了,他认识到了一切。那是一种宁静、安逸、辽远。在看到那样的情景后,他的心是如此的平静。天上的云朵是那般镇定自若,安宁自得,一片和平景象,完全没有陆地上的杀戮,闻不到一丝的血腥味。在他明白这一切后,他感觉到无数人崇拜的英雄—拿破仑,也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根本不能与胸怀博大的天空相比。

蓝天和浮云是安德烈从未注意到的,他所见的是上流社会中一张张虚伪的面孔,而今见到了他一直忽略的却很纯洁的东西,看到了永恒!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15

有人说,托尔斯泰画了一头大象,少数人看到了鼻子,更多人啥都没有看到。《战争与和平》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小说,而托尔斯泰也是个伟大而充满魅力的人物。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读这本书,总觉能读出新的东西,这也是名著的魅力所在吧。

在《战争与和平》中,作者展示了十九世纪初叶,在欧洲所向无敌的拿破仑,开始把他征服的目标指向俄国,以此背景引发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

书中以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以及库拉金四大家族的际遇兴衰投射到战争与和平的大背影中。托尔斯泰在描绘错综复杂的人物命运和历史场面之余,详细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这些人物的喜怒哀愁和生活琐屑,充实了小说的骨架,读书笔记.编织成一个个生动逼真的历史画面。他把战争与和平,军队与社会,上流与下层结合起来,展现出了一副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人性和灵魂也在内外环境的双重因素下不断变化着。托尔斯泰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寄寓了很多东西,包括这个世界上最为深沉的感情和悲悯,从而表达了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

他对自己这部作品的评价是:“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记事。《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内容的那种形式。”文字只是表现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形式,它远不如内在的灵魂重要。它带给人的,往往包括万物遵循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

所以,看完了这本书,不仅看到了战争和民族的历史,还看到了在战争与和平的转换中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心灵。它传达了人类探索生命的意义,乃至一次能够带来哲学启示的精神活动。用生命本来的意义呼唤我们去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思考而感受人生。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