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记叙文(15篇)

时间:2025-09-25 01:27:09
年味记叙文(15篇)

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尤其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记叙文,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一般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味记叙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年味记叙文1

新的一年到咯,穿着大红衣服,戴着大红帽子迎接这个喜庆的日子--春节。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伴随着爆竹炸开了大年初一的礼花。

按照家乡的习俗,大年初一要吃圆子,是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寓意。我和姐姐自告奋勇,非要捏圆子,奶奶拗不过我们,只好放手让我们去干。我和姐姐对视,坏笑了几声。把圆子拿到厨房,把早已准备好了的辣椒酱包在圆子里,又拿了几个一元硬币包在圆子里,由于硬币太大,包出来的圆子也很臃肿。忙活了大半天,才包出了一盆圆子。大大小小,什么形态都有。

我负责烧火,而姐姐则负责搅和圆子。刚开始,有点困难,那火老是点不着,点着了又有火星跑出来,吓得又把火熄灭,弄了半天,才把锅烧热,姐姐慢慢把圆子放到锅里,我加大火力,便使劲对着灶台的通风口吹了好几下,结果呛得我直掉眼泪,不过还好了,我没有白白牺牲,只听锅里“咕嘟咕嘟”作响,圆子就烧好了。

我和姐姐把圆子一起搬到桌子上,各自让自己的爸爸尝尝。爸爸不知道我们葫芦里装的什么药,一口咬下去,结果辣椒酱溅得满嘴都是,辣的他脸通红通红的。我和姐姐哈哈大笑,“爸爸上当喽,爸爸上当喽”“叔叔上当喽”爸爸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苦笑了几声。而大伯则好运一点,一吃就吃到了为数不多的包着硬币的圆子。乐得大伯直扭屁股,我和姐姐又被逗得哈哈大笑。

大伯说:“你们俩小丫头,真玩的出来,不过这么多的圆子被糟蹋了,不吃又浪费了,不如我们玩个游戏好不好。”我俩一听是游戏,开心得直拍手。“我们每个人说句关于过年的古诗,轮到谁是谁,说不出来,就得吃五个圆子。”我和姐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好啊!”我心想,我就是学古诗的,圆子你们吃定了。我先起了个头,说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姐姐不屑的说:“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爸爸听后,抢说道:“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好好好,老爸,好样的。”我激动的跳起来。大伯说:“别高兴的太早,看我这句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姐姐向我吐吐舌头,我向她做了个鬼脸,表示反抗。平时一贯安静的老妈竟然也起劲了,吟诵道:“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大妈没等妈妈说完就说了一句:“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爷爷见我们都这么热闹,也说了一句:“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爷爷说完,我们都拍手叫好。可现在又轮到我了,我哪知道那么多啊,怎么也想不起来。随口就说:“年年大丰收……”大家扑哧一声笑出声来,那是我还真想找个缝钻起来。没办法,只好愿赌服输,吃了五个圆子,也不知我是点背怎么的,吃到的都是辣椒酱的,辣的我直灌水喝。姐姐在心里早就酝酿好了一个:“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接着是爸爸,只见他抓耳挠腮,好半天才憋出来:“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可这回大伯肚子里的墨水空了,他倒也爽快,抓起圆子就往嘴里送,

竟然又吃到了一个硬币。我心里那个不服气哟。妈妈沉思了会儿,说:“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我为老妈欢呼,她简直就是我的偶像。大妈不慌不乱,说道:“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姐姐激动地狠狠地亲了一下大妈。轮到爷爷了,这次爷爷可没什么风度了,在门口有踱来踱去,一进来竟说:“我不会。”我们全部“晕倒”爽快的吃掉了5个圆子。

这过年的圆子让我吃出了年的滋味,吃出了幸福的滋味。

年味记叙文2

去年春节前十多天,爸爸说,我们还是回家乡过年吧,深圳过年太没有味道了,家乡的年味要比深圳浓得多。我问爸爸,什么是年味呀?爸爸说,年味啊,就是过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对家乡实在没有什么印象,过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乡的过年是什么味道。于是,对于回家乡过年满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飞回家乡。但爸爸说,离过年还早呢,我们慢慢玩着回去。我们由长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阳,然后到了爷爷住的那个叫源头的小山村。

没有深圳的高楼大厦,没有深圳的车水马龙,没有深圳的霓虹闪烁,故乡有的是连绵的群山,崎岖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庄。但是,在这里,我确确实实体会到爸爸所说的浓浓的年味。

先说家乡的打糍粑吧。故乡习俗,过年是要打糍粑的。打糍粑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个非常大的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用两根比我小腿还粗的木杵往石臼里使劲捣,大约几分钟后,糯米捣成了糊状,就把它用木杵挑出来,放在一个簸箕里,女人们就蘸一点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再把它压扁,做成圆圆的饼状,糍粑就做成了。打糍粑时,灶里的柴火是红红火火地烧着,蒸笼里的热气是扑扑腾腾地升着,男人们把石臼捣得轰轰的响,女人们手忙脚乱地揉着糍粑,我们小孩子呢,就在那里乱窜着,笑着叫着添着乱,一派过年的热闹景象。

再说说杀过年猪吧。故乡过年,不论家中富有或贫穷,都是要杀猪过年的。一大早,爷爷就请了两个杀猪的屠夫过来了。大家把猪从猪舍里赶出来,那猪可真够肥大的,爸爸说,起码有300多斤。一个屠夫上前抓住猪的耳朵,另一个屠夫从后面抓住猪的尾巴,把猪按在一条凳子上。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你到屋里去,太血腥了,儿童不宜。我满心的不情愿,但又怕爸爸骂,只好走进屋子里面,耳朵里却听见猪凄厉的叫声。过了一会,猪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猪已经被宰掉了。屠夫们忙乱着,把肉切成一块块的,放在桶里腌着,爸爸说,这是用来熏制腊肉的。连村里的几只狗都赶来凑热闹,在那里乱窜,一个屠夫飞起一脚,把一只狗踢得汪汪叫。就连空气中都洋溢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当然,年味最浓的还是放鞭炮了。我们知道,在深圳过年是不允许放鞭炮的。但家乡就不同了,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过年。所以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这可乐坏了我,从一回家,就跑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非常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非常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那时,恰好是我爷爷的70大寿,烟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让我放得不亦乐乎。但爸爸说要我注意安全,少放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种热闹的情形,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至于提着鞭炮去拜年,收到压岁钱与无数的红包,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去年过年我真正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过年的年味。

年味记叙文3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声近了,学校也开始放假了。今年我们到奶奶家过年的,那里的 ……此处隐藏9131个字……近春节的晚上,在这个我即将回去的异地,我再一次想起了你,等着我,爷爷,腊月二十九下午,我带着纸钱与鞭炮去看你、去看你!

贴完对联,同族的、也就是同一个姥爷爷或姥姥爷爷的晚辈们开始在街上集结,然后一起去地里上坟,以前我不长去,有时也轮不到我去,但现在不同了,只要我在家,别人不叫,我也一定会去,因为有爷爷在了。上坟,与整个喜庆的节日比起来,似乎这一个环节非常悲戚,对如我一样甚至是比我小的男孩子来说还好,或许就是跟着去玩,再或是地里坟包里躺着的人,他已经忘了,或压根就不知道,去上坟,无非就是凑凑热闹,放放鞭炮;而对父辈们来说,可就不同了,那座座坟包内躺着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亲爹亲娘,那人世中最亲最爱的人,不管是往常多坚强的一个人,在这节日里,在这上坟的那一刻,总有一丝情感的弦在牵动着他,让他悲痛的留下眼泪,让他想起已不在人世的亲人。

上完坟回来,一般下午四五点钟了,天还非常亮,就有人家开始放鞭炮,下饺子了。在这会,我们那也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向爷爷家送饺子,与叔叔、大爷家互换饺子,进门子间尝尝谁家做的饺子好吃,不过最近几年这种习俗也在慢慢的淡去,有的人家还在送,有的人家已经不在互相送了。早早地吃过除夕饭,大人小孩就到处溜达着玩了,那一长年在外打工,不曾聚在一块的朋友或同龄人,这会难得聚在一块,打打牌、打打麻将等的,娱乐娱乐,或是熬个夜等的,图个大吉大利。而我呢,一般是出去玩会,就回来了,看看春节联欢晚会,看着看着就睡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不是母亲把我叫醒,就是外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吵醒,天还非常黑呢,我就起来了,起来按照习俗先用热水洗洗脸,然后就听母亲在堂屋门前唤唤鸡、唤唤养、唤唤狗等的,寓意一年内六畜兴旺。然后母亲开始挨个在院子里、屋里头、门前等烧香和纸糊的元宝,而我呢,就在院子里放鞭炮、双响,粗心的时候,也有把双响放倒的,一声巨响,直震得树架上的鸡“哥哥咯”的叫,狗躲在墙角不敢吱声。这个大年初一起早的事情非常微妙,三言两语我也说不清那份异样的感受,也许只有经历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吧!

烧完香,放完这刻的鞭炮,我们家里的人陆续都起来了,母亲开始烧水准备下饺子,父亲拿扫帚扫遍整个院子的角角落落。有时还没有等我家吃完早晨的饭,大黑天的到我家给我父母磕头的人就来了,于是父亲、母亲放下手中的碗,匆匆出来应对,等磕头的人一走,母亲就开始催促哥与我赶紧吃,好去磕头,非常多时候,哥与我也就不再吃了,出门给长辈拜年去了。在大街上遇到辈分高的那可真是“咕登”跪地就磕,磕了主,磕了长辈,基本上天就亮了,想跑的话,就随群到其它家族的主上去磕一圈,不想磕的话,就回家睡觉,而这时,父亲是闲不住的,每逢大年初一,就得去走老亲戚了。

热热闹闹的年就过完了,接下来就是走亲戚与打算外出了,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常态,不同的是,我们都又长了一岁,年前年后的一聚一离,一喜一悲皆融入了年的味道当中,一切的一切都烙印在了你、我、他的记忆之中。

年味记叙文14

寒假中的许多时间我都草草地虚度过去,然后唯有过年那几天我是真真切切度过去。

愈利年关,过年味愈浓。

排在年味之首就是那一阵阵浓郁的鞭炮味。此时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就是那一个个花炮,然后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天空中绽放,闪现出一个一个的“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黛蓝色的天空中。它完美地飞跃,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给我们看,又一颗接替它,在天空中绽开出一朵巨大、闪烁、晶亮的花朵,仿佛花朵上镶满了水钻,又消失了。吸吸空气,里面有氧气夹杂着那股硝烟味,虽不好闻,但是闻着闻着也习惯了,这股硝烟味还真是随处可闻呢。

年味之二当然要酒香味了,我们这城市虽不酿酒,但是十分钟爱喝酒。然后在过年这么重大的日子里,喝酒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会在过年的前夕准备上好的陈年老酒。在过年时,许多爱藏酒的人都会纷纷打开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也许只有在这种日子了,他们才会收敛自己对酒的吝啬。在过年,不管是会不会喝酒的人,都得沾沾酒气,这不,此时喝着喝着倒也能品出些这酒的好了。

饺子味在年味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北方人个性爱在过年时吃饺子。那肥中带瘦的馅,加上些料酒,那味儿真是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再在馅中加入葱、姜、蒜,那滋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蒸煮完后,香味那真是扑鼻而来。一碗醋,一大碗饺子,可能还填不饱肚子哩。吮吮饺子上的醋,然后一咬开饺子,又会有一股汁混着醋一齐流入口腔中。

仔细想想,其实年味很多。都饱含着新年的温馨完美。想象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吃饭,虽有些挤,但是谁都互相夹菜,这种温馨只有在过年才能得到。

年味记叙文15

鞭炮依旧是那么的响亮,震耳欲聋;烟花依旧是那么的绚烂,眼花缭乱。然后孩子还是那么盼望着过年,大人们还是那么忙碌,而我走在烟花灿烂的夜空下,却感觉年味这东西一点点的随年龄而去。

从前,我们都不富,但过年却是那么的有味。我们放了寒假就开始盼望着过年,每一天都会翻着日历,数着日子。似乎那是个神圣的日子,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开开心心的玩,然后都能够开开心心的拿红包,虽然红包里的钱并不多,但那种感觉却是无比的好。我时常在想是否越贫穷的地方的年味越浓,是否该逃往哪个小村落去感受那里浓浓气氛的春节。

从前,还没有此刻那么琳琅满目的糖果让你选取,也没有那么丰盛的饭菜让你挑剔,但大家一齐围在一桌吃得总是那么得有味,也许这饭菜,糖果的味道也会随着年龄慢慢的消失。此刻,生活好了,要吃什么全年都有,也不用天天拨着手指数日子等待过年。少了一种期盼,然后人也会懒惰很多吧。

从前,孩子到了年关,都喜欢聚在一齐玩鞭炮。五毛钱一包,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而此刻,个个大年初一都睡懒觉,还得用手机反复的叫。吃饭的时候还拿着个手机玩qq,往嘴里塞几口饭就走人了,又不知躲在哪看起了手机小说。也不能说这是手机带来的害处,但这毕竟影响了此刻人们的生活,老人们还未好好和孩子们说会儿话,孩子的qq就滴滴滴的叫个不停,或是电话不断。老人们总是唉的叹气,也许这是时代的进步,必然吧。

从前,没有电脑,没有这个那个的网络游戏,孩子们没处去,聚在一齐下下象棋,大人们旁边指导,一片欢声笑语。而此刻如何,整天泡在电脑前,各种游戏图标填充着桌面,然后隔着四五百度的镜片,紧紧盯着屏幕,一刻不离。许多孩子的年大概就是这么过的吧!

从前,大年三十,一家子聚在一齐边嗑着瓜子边看着春晚,一大家子和睦融融。此刻,我们的生活中多了许多的选取,大家思想也开放了许多。三十晚有泡网吧的,有k歌的,有街上闲逛的。也许是过去的技术过于落后,只能带给给大家那十几寸的黑白春晚,但为什么换了彩色的,换了更大的,却少了那么多的年味。

此刻,新衣服还有,而且更新潮了;烟花还有,而且更加绚烂;饭菜还有,然后而且更加丰盛;年三十还有,为什么年味就淡了这么多。难道真的是自己的年龄缘故吗,那我宁愿不长大。我走在烟花灿烂下,想想过去,也许那是过去生活的标志吧,生活水平的改善,也许是该少些东西吧,也许年味就是这其中的牺牲品吧,起码在我眼中。

《年味记叙文(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