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学习日记3篇

时间:2025-04-13 10:34:58
【必备】学习日记3篇

一天就要结束了,我们对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让我们今天做个总结,写一篇日记吧。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日记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日记 篇1

“放学!”“老师再见——!”“走咯!”我们放学了,走在回去的路上。

吴征宇和我一起走回去。我们走小径过去,经过一条窄窄的小路,“看,那是桃树,已经结出小桃子!”吴征宇指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对我说。我快速走向桃树,嘿!好多小桃子!它们已经比我 们的大拇指大了许多。长出了密密的小绒毛,软软的,很舒服,好像猴子的尾巴,上下两头尖尖的,颜色当然是青色,有的还请里透着几粉红的呢!闻起来,一股桃子特有的芳芳扑鼻而来,可真香!我 和吴征宇忍不住摘了一个,咬一口吃吃,解解馋,“呸、呸呸呸!”真难吃!我和吴征宇几乎同一时间吐了出来,只有那苦涩还在舌尖萦绕。

而另一边则养着油菜花,油菜花已经开的很少了,都只剩下那果夹。“我上次的油菜花种子就是在这儿摘得。”吴征宇告诉我,我和吴征宇蹑手蹑脚地走进去,挑准一个快要成熟的,一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摘了过来,我想忍着心中的窃喜,剥开一看,只有几粒好的种子,哼,只好自认倒霉。我正想回去,腾然回首,竟看到一个叫不出名的植物,和奶奶家种的种类一样,茎和叶和杂草一模一样, 最突出的就是花了,那花好像是由许多钢针般的小刺纸组成,白白的。而我奶奶家的是又带粉色略带紫色的。而雨又淅沥沥地下起来,视眼已经模糊,如似梦境一般。

可谁又能想到,在角落里的蒲公英,正在雨中纷纷扬扬地飞舞——

学习日记 篇2

最喜欢的一个强大思维工具就是思维导图啦,尽管之前有看过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的系列书籍,有关记忆与学习技巧里面就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学习和应用思维导图这个强大的工具。至于到底思维导图能用来干什么?怎么开始学习并应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购物清单、旅行计划、阅读笔记、过去总结以及未来计划等等,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整理。相比较于单纯的表格或文字形式,我喜欢思维导图它是通过流畅的曲线以及简单生动的涂鸦,再加上关键点的文字,从一个主题中心将思维发散开来成为无数个点,就像一颗大树主干分叉成枝干,枝干再长出无数多的叶子,思想无穷无尽,生生不息。

阅读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和《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对于初学思维导图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我觉得后者更算是本初学者的启蒙佳作。其实画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就是开始动手,不必太纠结于正确、美观的思维导图。一开始就要明确中心,用流畅的线条导向自己联想到的点子上。再来是,多看看优秀的思维导图案例,学习其中的表达方式,如何更加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必太拘泥于规整的形式,但清楚明了一读就懂,沿着思维来成长的思维导图更值得学习借鉴。

现在每天的阅读笔记都用思维导图来画,我发现我只是简单地用黑色签字笔来涂鸦加上书中摘抄下来的语句,我觉得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尝试用彩色笔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会增加其视觉效果,以及在阅读笔记上加上个人的阅读后的总结比较好。

学习日记 篇3

摘 要:“学而不思则罔”,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自古就被教育者们倡导和重视,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己有的认识,提高自身素质。

一、利用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提供直观素材,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绝好途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整合教学资源建立一种问题解决的实验教学模式,变“照方抓药”式实验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实验,使他们在实施自己设计的实验方 案遇到障碍时更能够积极地独立思考,调整思路,保证实验问题的顺利解决,从而提高反省认知能力。例如,讲授盐类水解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根据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这一已有知识推测盐溶液应该显什么性呢?学生大都会答中性,此时教师提供氯化铵、醋酸钠、氯化钠三种盐溶液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这一实验设置了对照组,控制了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为学生的反思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尤其是当学生发现实验现象与预想的不一样时,便会立即产生疑问,反思自己最初的推测,进而激起探求真相的欲望,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借助对实验结果的反思,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一方面能使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策略,促进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利用化学史教学,促进学生反思

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是化学家们几千年艰辛探索的文明成果,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结果,很难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反之,如果能让学生从当年化学家的角度去探索、反思、进而“发现”这些知识,既可以完善学生的化学思维,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才能使其成为学生的再发现呢?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化学史教育,创设当时的 问题情境,坚持学生为主体,注重发现的过程。例如,在介绍苯分子结构的教学中,苯分子的结构到底是怎么确定的`?其中 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沿着化学家的道路,去再发现,促进学生的反思性体验。

三、利用习题教学,促进学生反思

大多数学生在做化学习题时思维活动在解出题目的答案后就停止了,订正错题时也仅限于重新求得正确答案,他们大都缺乏对已完成作业进行反思的意识,这显然不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以习题评讲作为切入点,采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积极反思,促进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有这样一道习题: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与被还原的氯的原子个数比为:A.1:6; B.6:1; C.1:5; D.5:1大部分学生都错选了B。评讲时教师可以设置一连串的问题:“盐酸在该反应中体现的性质有哪些?”、“6mol盐酸都被氧化吗?”、“HCl前面的系数6应该拆成几加几?”、“产物中6mol零价的氯来自于哪些反应物?”“你分析这道题目时忽略了那个关键点?”“类似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应该注意这一关键点,比如我们学过的 哪些反应?” 这一组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深化,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在反思中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找到解决一类题目的方法。

四、撰写反思日记,形成反思习惯

中国有句古训:习惯成自然。教师如果要求学生把每一阶段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可使学生将反思的习惯落在实处。学生的反思日记是学习过程的一种经常性的总结,是学生用自己的词汇对学习体 验和感悟的系统地整理。这些日记具有很强的揭示性,通过它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这段时间里学会 了什么,会是因为突破了思维的哪个关键点。还有那些是不太会的,问题的症结卡在哪儿了。通过反思归纳总结迁移质疑从而更好地组织自己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的反思日记 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 行为有那些优点和不足,从而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每单元一次整理他们的学习记录,每次将反思报告上交给教师,教师在学生日记上或作一些适当的学习方 法、学习策略的点评;或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或为他们日记上留下的疑难问题指点迷津。同时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日记中的一些记录,解决学生们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分享他们的反思成果,明确他们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地撰写反思日记,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反思品质就会逐渐形成,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竟争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就会明显增强,他们就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反思化学问题,以达到求新、求异、优化解题思路、提炼化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当然,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的引导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注重过程性,淡化结果性;要注重教学的开放性,淡化 教学的结构性;要注重启发性,消除灌输性。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值得我们化学教师进一步的探讨和学习。

《【必备】学习日记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