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雨淅淅沥沥,如缕如丝飘落在大地上,织起了一张毛茸茸的地毯。
它像花针,像牛毛,如烟如云地笼罩着一切。此时,没有蚂蚁在地上爬行,更没有鸟儿在空中嬉戏。
雨掉进水缸,像一颗颗的珍珠落了进去,偶尔溅起几个水泡。这是多么的悠闲,多么的平静。你听,沙沙沙,沙沙沙。这不正是一位琴师在演奏吗?雨打打在绿叶上,打在花瓣上,使绿叶更绿了,花儿更红了。
马路上,有人撑着花伞,有人骑着车。看,这里一伙,那里一堆,有老人,有儿童,有青年,也有姑娘。一个个出了家门,抖擞精神,舒活筋骨。他们像春天一般,也都充满清新的气息。
花开了,树绿了。太阳升起来了,河水涨起来了。一切都欣欣然。
那绵绵的春雨,就像乳汁一般,滋润着整个大地,整个春天。
春天是美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之计在于雨。春雨贵如油。
我们要珍惜春天,珍惜春雨般的教育。
开学的第二周,赵涵竹同学的妈妈组织部分同学参加魅力童星海选大赛,去南湖拍照。那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路上的行人大汗淋漓,喘不过气来,我们要在这晴朗的天气里拍照,心里美滋滋的!
在整个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都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玩捉迷藏的时候,我的动作太慢了,被胡又予抓着了,陈禹慧身穿白衣红裙子,在荷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杨若霖双手托着眼镜,伸长舌头,可爱极了!孙逸飞的眼睛笑眯眯的,嘴巴张的好大呀!能放下一个鸡蛋。同学们都摆着各式各样的POST,摄影师辛苦地为我们拍照。最后,只剩下我、杨茜月、韩重驰、胡又予一起野餐、玩游戏,真开心呀!玩了半小时,我们就恋恋不舍地各自回家了。过了一周的时间,《长春商报》刊登了我们在南湖游玩的照片,这还得谢谢赵涵竹的妈妈,组织同学们参加,才有今天的成就,谢谢阿姨!在报纸上,同学们的精神饱满、表情丰富、活泼可爱。
这次去南湖真开心,也特别有意思,我喜欢这次活动,怎么样?看了我的文章,你也感兴趣吧!
今天上课,一进门我就闻到一股芳香扑鼻的气味,我想是不是谁吃口香糖了。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从讲桌底下拿出几颗的“小树苗”。我好奇地问:“老师,这小树苗干什么用呀?”老师微笑着说:“这是薄荷,它的作用可大了,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哟”。
我拿了一支薄荷认真地观察起来,碧绿的叶子犹如一只只小船,叶子上的水珠正躺在上面睡觉呢。叶子的边缘是锯齿状的,好像是在保护它们不受伤害。叶子上有很多小洞,应该是夏天到了,醒了的虫子把叶子咬出了很多小窟窿。再一细看,薄荷的叶脉如我们的指纹一样。真是有趣极了。
这时,老师把几片洗好的薄荷叶放进我们的水杯里。过了一会儿,我轻轻地抿了一小口,一股凉凉的、香香的气味浸入我的心肺,清爽极了。
老师告诉我们,薄荷叶的作用可大了。比如说,可以清凉提神,在困倦的时候喝一口薄荷茶,保证顷刻间精神焕发;也可以清热去火,作为一种药材;令人稀奇的是薄荷叶还可以当作食材,调出美味的菜肴呢。
我家乡有很多桥,有西海大桥、碧水桥……可我最喜欢的是御波桥。
说起御波桥,还有一段故事呢!在咸丰年间,乾隆皇帝为了视察民情,穿着便衣,来到了顺德。他帮当地人解决了许多困难。一天,他来到了这座桥休息,便把这座桥提名为“御波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这座桥例为文化保护单位。
御波桥是我市保存较好的单孔石拱桥。它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光绪十一年,(一九八五)年重修。桥拱是重联砌置法,花岗岩石构筑。它全长十六点三米,顶宽三。一米,高五米,拱宽六米。桥两边有石栏板和望柱,栏板外刻“御波桥”三字。两端各雕刻着两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桥下还有一条碧波粼粼的小河,美丽的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柳枝垂到小河里去,十分美丽。过路人都会说:“真美啊……”
这就是御波桥,它不像其他桥一样雄伟,也不像其他桥一样漂亮,但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古老和朴实,具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我爱我家乡的桥——御波桥。
最近几日,天气突然非常闷热,昨晚我就被一只蚊子折腾了近一个小时。
爸爸值班不在家,我和妈妈八点半上床睡觉,可是不知道从哪里钻出了一只蚊子,要知道我是B型血,蚊子最喜欢喝我的血了,它绕着我头顶“嗡嗡”直叫,妈妈一骨碌爬起来,戴着眼镜拿着苍蝇拍东追西打,仍没用。哎!这个晚上,怎么熬过去呢?
妈妈摸摸我被汗浸湿的头发说:“亦文,你睡你的,妈妈有办法了。”我听了后,乖乖地点点头。妈妈拿出一把芭蕉扇,轻轻地给我扇了起来,就像微风轻轻吹过,那只讨厌的蚊子再也不来“袭击”我,慢慢的,我进入了梦乡。突然半夜里,我被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惊醒,就睁开眼睛一看,妈妈还在给我扇扇子,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额头上渗出了一粒粒豆粒大的汗珠。这时,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到:妈妈的爱就是那一阵阵清凉的风。
今天早上,爸爸下班回到家,听说我被蚊子“袭击”的事,连早饭也没吃,赶紧把蚊帐撑起来;快到上学的时间了,可是窗外下起了瓢泼大雨,妈妈要送我去,爸爸坚决不让,我穿着雨披,爸爸打着一把伞,可是他仍把伞遮在我身上;到了学校,我身上干干的',可是爸爸自己身上被雨水淋透了。我在心里默默地念道:爸爸的爱就是遮雨的伞。
而我呢?放学回到家,爸爸妈妈还没下班,我给爸爸泡上他最喜欢的绿茶,给妈妈泡上她最喜欢的果珍,然后认认真真做起了家庭作业。
我喜欢我的家庭,因为在这里我得到了温暖,得到了快乐,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子!
我是一粒种子,一粒小小的种子。我在阴暗潮湿的土地里生活。
一天,一只蚯蚓从我身边爬过,它对我说:“外面的世界很美,有绿油油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清澈的小溪……还有柔和的春风。”“蚯蚓哥哥,春风是什么?”我问。蚯蚓说:“春风就是能给你带来温暖的东西。”我半信半疑地听着蚯蚓的话。
从那以后我巴不得一下长大,早点看到春风。终于有一天,我钻出了土地,看到了绿油油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清澈的小溪……但就是没看见柔和的春风。我看见了阳光,他是那么柔和,那么温暖。于是我便开口问:“阳光哥哥,你是春风吗?”阳光哥哥笑着说:“不是的,春风能够抚摸着你,给你温暖,让你感到柔和的东西。”“哦?”我半信半疑地说。
几年过去了,我已长成了森林里的参天大树,在这几年里,有小溪给我水喝,小草倍我玩游戏,蜜蜂在我耳边唱歌,日子过得非常快乐。在我的眼里中,小溪是春风,是它给了我那柔和的抚摸,小草是春风,是它陪伴着我的成长,在我眼里,只要帮助过我的人都是春风。
一天一个小鸟飞过来问我:“大树哥哥,什么是春风?”我说:“能给你带来了温暖,给你带来帮助的都是春风。”小鸟半信半疑地听着……
第一次升入中年级段教授语文,最让我头痛的应该是作文教学。回想三年级的第一节作文课,我是在听完老教师的作文课后“照葫芦画瓢”给学生们上的。
一眨眼的功夫,一年过去了,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我一直在摸索中成长着。每当看到学生拿起笔来,文思如泉地在作文纸上书写着,我就特别欣慰;相反,学生如坐针毡,面对学生紧锁的眉头,苦思冥想就是不下笔的情景,我又是多么地无奈。帮学生修改作文时,有些学生一遍即成,有些学生重写了两三遍还没定稿。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我思前想后,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无话可写。这是因为学生阅历不够丰富,对生活和社会观察不够。这类学生往往不善于读写,对外界的认知少就制约了他对事物的认识层次。
二、也有学生写作文时只是敷衍了事,不想多下功夫去推敲出很多生动优美的词句。当我问他们为什么写的如此之短时,回答竟是“不会写。”
就此,我觉得自己有一部分责任,怎样才能让他们乐写善写呢?我觉得可以这样来做:
一、注重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在练笔中感悟习作方法。
语文教材中其实也蕴含着很多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的习作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这一资源呢,就要看老师的引导。如果,我们能依托文本,适时进行各种类型的小练笔,结合学生校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鼓励学生经常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灵活捕捉精彩的瞬间,日积月累,写起来作文学生还会搜肠刮肚,无从下笔吗?当然,小练笔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写读后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等。
二、注重积累,解决“无米之炊”。
没有“厚积”哪来的“薄发”?可见,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如何积累呢?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有了丰富的好词佳句做铺垫,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写好日记。日记本会使学生们很快发现,习作就是生活,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多了起来。
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必须不断探索,在教学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方能于学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