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说课稿15篇

时间:2025-11-06 22:36:13
《猫》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猫》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猫》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五篇本课课文全部都是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语言精湛,教材选取的均为儿童喜闻乐见的精华部分,教学时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教学目标、任务

针对本课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初步疏通本课课文,了解全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要求,我把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理解本课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课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表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本理念,这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本课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三、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浏览本课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本课课文,回忆一下,本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1.默读本课课文,思考:猫在头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2.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

3.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出示多媒体课件)

1.引导学生结合本课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第一条真理(这条真理是在猫看见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

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这条真理是在猫吃年糕的时候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还不快吃!假如有人来才好呢!)

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这条真理是猫在拔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缩。唉,这太麻烦,干脆双爪一起来吧!)

《猫》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能够参加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在今天的这堂课上,我想实现我的一个愿望,这就是──让学生走进有效的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语文的魅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一、深入钻研教材,找准着力点

老舍先生写的《猫》有很多独到之处,细细品来,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其一,老舍在选材上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他主要是抓住猫的性格通过一个个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呈现于我们眼前。其二,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自始至终融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于每一个字眼。而且,我似乎从中读出了人爱猫、猫亲人、人更爱猫的情感发展脉络,它如涓涓细流,丰润着我的心灵,带我走入了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其三,老舍先生不用华丽的词藻雕饰文字,语言平实,就像面对面的与我们话家常,全凭思想和情感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地从心底流淌出来。其四,《猫》一课有着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从文中的两个中心句,我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可见本课结构严谨且有特色。

当然,一篇课文既承担着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也体现这一单元组的编排意图。本组第一次提出了比较阅读,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表达方法。所以,就《猫》这一课而言,不仅要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还要结合“阅读链接”落实本组的学习目标。

我们之所以要弄清本课、本组的这些特点,就是要清清楚楚的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崔峦老师多次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们遵循了这一理念,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首先,对没学过这篇课文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之一,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你喜欢怎么学?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如,能不能把家里的猫带来让我们看着学;在朗读时配上音乐;有的学生甚至建议要抓住他发现的中心句来学习。调查之二,你想怎样写小动物?结果大部分学生只想到写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听了学生的心声,我茅塞顿开,似乎触摸到了教学中最有生命力的脉搏,根据学生的建议和实际情况,我调整教案,如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悟到从可以从不同角度写动物,表达真情实感。其余思考已有呈现,不再赘述。

其次,我对学过本课的学生也进行了调查,如,“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现在你体会到了吗?”结果多数学生罗列猫的性格,体会到因性格多而古怪。针对这一点,我调整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是因一组组对立、矛盾的性格统一于一体而古怪。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学生体会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却没有感受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所以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我有意识强化了这一点,升华学生的情感。

所以,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打开了我的教学思路,让我品味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真正含义。

三、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我曾为 ……此处隐藏21154个字……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练习说话写话。

3、情感目标: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热爱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通过探究学习,对比体验,拓展实践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的。

教学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猫的古怪性格,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反复朗读,合作学习的方法突破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图片

三、说教法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如下教法:

(1)创设情境法:

(2)朗读,默读,小组合作读,欣赏读等

四、说学法

1、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

2、培养“圈圈、划划”、“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将本课划分成6个环节:

1、导入新课

〈一〉情趣谈话,揭示课题(出示猫的图片和学生搜集的照片等)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交流啊,王老师发现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什么小猫啊,小狗啊,小兔子啊等等,今天王老师把老舍爷爷喜欢的那种小动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大家叫出它的名字好吗?(猫)(教师板书课题)大家喜欢猫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和老舍爷爷家的猫交朋友吧。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复习,默读课文,回顾内容,初悟感情:

1、开火车读识字儿歌,检查预习情况。

如果你会读这首识字儿歌,你就能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猫咪朋友了: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充满童趣的儿歌,琅琅上口,帮助学生不知不觉地识记生字,回顾课文,寓教于无形之中。

2、a默读课文,跟小组成员或同桌说说感受。(课件)老舍爷爷笔下的每一个自然段都介绍了猫的哪些特点呢?拿出笔来画出相关词句。(课件)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清课文思路,掌握学习方法。同学间经合作交流后,大致能感受到这只猫(板书)性格古怪,淘气可爱以及作者喜爱猫的感情,而这些恰好是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b默读交流后完成填空练习:(课件)

〈三〉重点研读,深入理解,感情学文:

这可真是一只性格古怪的猫啊,下面我们赶紧走近老舍爷爷的这只猫,看看它究竟古怪在哪儿,是如何调皮的,猫的这些特点都围绕课文开头的哪句话写的?(课件)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总分式结构;采取图配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猫的喜爱之情,还应引导他们注重文中关联词语、反问句式以及对比的写作手法的关注。

讲读第一部分,分为三个环节:

①拿笔划出描写猫性格古怪这一特点的相关句子。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引导。

③引导感受作者的情感。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及学生存在的问题,投影标注下面三句话:(课件)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体会感受。引导学生假设如果猫是你,作者就是你们的爸爸或妈妈,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生答后,小结:在作者心理和笔下,家里这只猫就像个可爱又顽皮的孩子,这段文字就像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孩子,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讲读第一自然段,引导自学二、三自然段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抓重点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方法来建构学习。“古怪”是作者因对猫的极度喜爱而生发的感受,几个事例互为矛盾却又都是事实。教师通过引导,加强对学生学法的迁移,并在朗读中深刻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这部分又分为3个环节:抓住特点,重点深究,指导说话写话。

①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自由组合分一段,自学后三段,思考:

(1)说说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2)或者说你们都喜欢哪些句子?

(3)每组派代表答后,再分小组讨论,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根据生提的问题,再投影练习题:(课件)

比较下面句子,说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情感有何不同?能举出一些例子体会体会吗?(课件)

学生在对比中更直接地说出第一句其实是把“脚印”比作了“小梅花”,“梅花”多美呀!尽管小猫踩脏了稿纸,但作者的喜爱之情仍跃然纸上。第二句只说“踩印几个脚印”,其中的厌烦之意不难领会。感情朗读后,再举些例子,(课件)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感受其中的感情,进行写法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思考,对比,发现,是对文章的进一步把握,更是对文章写法的思考,从而起到写法指导的作用。

(五)、训练朗读,课堂小结

放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作者是怎样真实具体描写猫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的,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朗读时,为了显示条理清楚,表现猫性格特点的词要读的重些,朗读时表现猫淘气的部分,语气略带俏皮。在充分朗读地基础上进行小结填空练习。(课件)

设计意图:《猫》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又充满生活情趣,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通读课文,反复诵读,可以积累语言,理顺思路,升华感情,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把握。最后这一句总结能够梳理整篇文章的脉络,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猫的可爱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六)、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最后的结束语要深入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我是这样设计的: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很普通的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这篇文章先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再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先写长大的猫,再回忆小时候的猫的淘气、可爱,就像父母在谈自己孩子的事情一样,使我们从字里行间无时不感到猫的古怪可爱和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

课下,请大家阅读一下课后的阅读链接,结合老师推荐的书目,同学们也学学老舍爷爷用你细腻的观察,生动地描写表现出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下节语文课我们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写话,细腻地表达真情实感,。

六、说板书:

13、猫

性格古怪老实贪玩尽职

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胆小勇猛敢斗

淘气可爱

设计意图:我认为这一板书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从文字上看简明易懂,紧扣文意,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

《《猫》说课稿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