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的你》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少年的你》观后感1电影《少年的你》自定档初备受关注,的原定于6.27日上线,但却因为种种原因却在上映三天前突然撤挡,如今再次定档,预售票房不到两天半便破亿,首日票房接近7000万,无疑将领跑大盘!
《少年的你》是易烊千玺首次担当大银幕男主,并与金马奖影后周冬雨一起携手!周冬雨的演技自然不用说,毕竟是金马金鸡双影后,在《七月与安生》中的演技更是圈了一播粉。而易烊千玺在暑期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里扮演李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层次的人物。他有着修道之人的超然,又有着对黎民百姓的关切,同时还有着上位者的骄傲和想要权倾天下的野心。这样一个角色,流量小生是不会去演的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招来骂声一片。更何况,与这个角色有着大量对手戏的,是能把出轨渣男都演得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雷大头和演起戏来润物细无声的老戏骨韩童生。这样的角色,演得稍有差池,在一堆演技派之间必然无所遁形。
易烊千玺选择了这样一个挑战,当成品和大家见面的时候,我们发现,他hold住了。《长安十二时辰》一开播,观众们都对易烊千玺的演技赞叹有加,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一出场便带着超脱的气质,与老戏骨的对手戏也毫不逊色,观众纷纷赞叹千玺演出了他们心中的李必,在一众流量小生的评价可为十分的高。
本身千玺就是一个有实力的男孩儿,虽然作为唱跳歌手出道,但却是中戏表演专业第一,艺考不仅考表演,还考声乐,朗诵,形体等。既然能拿第一,说明千玺在各方面都是十分的优秀!
《少年的你》官方发布的预告片,看过后让我十分为之疯狂,千玺弟弟完全与北野融为一体,千玺就是北野,而北野就是千玺,那种年少的无奈和心酸,眼里带着是很随意的眼神,但他眼睛里有那种淡淡的戏谑,像在调戏,又好像不是,有疼爱,还有逗弄,还有认真。台词真的是非常戳人,听他在念时,好像也不由自主地跟着他心痛。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但是真实存在的黑暗。我愿意相信光明,但是我不能忽视黑暗的存在。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够惨了,每天有烦不完的事儿,有听不完的批评,有受不完的欺骗和委屈。但其实想想,这世界这么大,有多少阴沟,角落是我们看不见的。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我记得这句话。谈不上喜欢,但就是有种特别的感觉。你只有这样或那样的经历,或许才能明白这句话。有时候,我们要用一生去理解一句话。我希望你们看到的不仅是光明,也有黑暗,但请不要与黑暗为伍,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良知,永远相信自己的选择。像陈念和小北一样。
《少年的你》观后感210月10日星期五晚上,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这群与我们同龄的人在被苦难扼住命运的同时,没有选择屈服,他们用坚毅与坚守,用自己的最善良的心,去爱着爱他们的人。我看了,很感动,眼睛里噙着满满的泪水。
节目开始, 白岩松叔叔说,“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一个字就给中国人定下了做人的规矩。孝,不分大小,不分远近。一下子就明白了“孝”字的意思,并深深地把它记在了心中。接着又播放了十一位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吉林王丹,女14岁、河南张俊,男12岁、内蒙古梁荣……他们的事迹非常感人,他们都生活在贫困的家庭,家里都有着重病的长辈,为了一家人,他们吃苦耐劳,面对种种的不幸,她们却能坚强地面对,小小年纪就成了家庭的顶梁柱。我看得很投入,一次次为他们掉泪,一次次为他们鼓掌。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位,他们分别是湖南游的柘楠和黑龙江的吴金棋。在湖南长沙雨花区新星社区的一个十几平米的小屋里住着游柘楠、游柘湘、游茂源三姐弟,弟弟出生时手臂神经断裂为了治病花光了游家的全部积蓄,他们的妈妈又在三年前去世,为了养家爸爸经常起早贪黑在外打工。游柘楠,已经十岁了,但和我们同龄人比起来,要矮很多。自从妈妈去世后,楠楠就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担子。每天早上6点,她7岁的妹妹都会和她一起在社区里卖报纸,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
吴金棋刚满一岁时,父母离异各自出走,从此不再和家里联系。靠着爷爷奶奶拉扯长大,小金棋从懂事时起,就开始替他们分担家务。金棋的奶奶是聋哑人,爷爷的腿有残疾又患有胃病,9岁的吴金棋还会到离家不远的树林里采蘑菇。小金棋不仅担起了家务事,更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同时他还不忘抓紧时间学习。这几年,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班前三名。在这些最美孝心少年中,她的坚毅让人动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他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看看他们,再想想自己,00后的我们是生长在蜜罐里,从小被父母宠爱,被大人们呵护,没受过累,没受过苦。然而,当我看见一个个十几岁的少年,他们大都遭遇了生活的重创,他们没有父母的悉心照料,没有可口的饭菜送到嘴边,没有舒服的床睡觉,没有漂亮的衣服穿,但他们的脸上依旧带着笑容,为父母分担着生活的艰辛,甚至用他们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在这些少年的身上不仅体现了孝老敬老的品德,更可贵的是他们面对生活的灾难时,仍然能够坚持在孝的道路上一 直走下去,勇往直前,自强不息,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看着这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同学们,我们除了感动,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向他们学习,不是吗?
《少年的你》观后感3“北望今心,陈年不移。”
这电影讲的就是校园欺凌引起的血案。两个不幸的少年,一个是家长口中的社会小混混,一个是老师眼中十足的学霸,一个桀骜不驯、勇敢无畏,一个乖巧文静、柔弱细腻。他们同是十六、十七岁稚气未脱的少年;他们同是缺乏爱与关怀的可怜孩子;他们同是勇敢坚强,默默扛起一切的“大人”;他们也同是被欺凌的受害者。她从开始的懦弱隐忍,到纠结痛苦,到坦白一切,却又遭欺凌;他从开始的无拘无束,到默默站在她的身后,到劝她自自。他们都是孤独的,他们都是无助的,他们也都是坚强的,他们更是勇敢的。
一个又一个结痂了的伤口,一处又一处绽开了的肉,一次又一次懦弱地躲避,一句又一句不敢说出的真话,一件又一件因欺凌而发生自杀的血案。欺凌,已不再是偶尔划过天空的流星,它更像是一团可怕的火焰蔓延着,漫布到美好校园的每一处角落,并愈烧愈旺,难以遏制。纯真,美好的花季少年、少女却与暴力、欺凌、喋血挂上了钩。欺凌者可以是任何人,可以是看上去单纯无辜的“优质”学生,可以是道德败坏的校霸,可以是毫无存在感的“小透明”,也可以是同学焦点的“明星”。自然,这给遏止欺凌的任务加了不少难题。
欺凌者,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一出生就是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成长的,他们或多或少地有一种“别人必须服从于我”的心理。他们只以自己为中心、漠视他人 ……此处隐藏7840个字……心如擂鼓,揪紧书包带。角落里一群小混混在揍人,一个男生躺在地上没有反抗。她目不斜视快速的走过,转过弯掏出手机才摁两个键,后衣领就被人揪住。陈念摔在那男生的身上,脸颊火辣,她后悔了。可一个恶俗的吻,两个本该永不相交的少年,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
刘北山逞凶斗狠,但他的内心却是一个纯情的人。因为陈念“一起走出去”的梦,他的生活有了目标和重点。之后陈念多次被欺凌、嘲讽,甚至威胁求助警官无果后,只能求助刘北山来保护自己。穿过隧道,温暖的阳光洒落下来,前面就是小北的家,虽然破败,但却是陈念的安全屋。在那里陈燕不用担心半路被推倒和别人的“恶作剧”,因为有个人对他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想活命就闭嘴”从漫不经心与你无关的痞笑,到故意为之留下线索,再等到警察破门而入的撕心裂肺,你们在小孩与大人的转角慢慢长大。
对于幸运的人来说,没有接触过欺凌事件无疑是幸福的,而但凡接触过的人,可以说或多或少都有伤害。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甚至无法想象这些被欺凌者的伤害是有多大。剧中陈念说:“高考过后我们就是大人了,可是从没有一节课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成为一个大人。”孩子也许是用来掩饰罪行的借口,而他们表面上有着与同龄人一样的青春活力,可他们的内心却是如此的黑暗丑陋!
“不以恶小而为之”校园暴力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会让人不敢爱也不相信爱,也许你的恶趣味玩笑可能会成为一个人多年的梦魇。“刘北山”重新定义了少年这个词,他勇敢、坚强、热情、阳光、坚定且无畏。在树叶慢慢变黄,飘落的一个秋季,他们再也不是阴沟里的少年了。
希望每一个陈念的背后都有小北,希望校园里的孩子们能够永远快乐幸福,希望所有人都能够远离校园暴力!
《少年的你》观后感12《少年的你》,人之初,真的应该是性本恶吧。
当日光洒满大地,令人感动的是融融暖意;当月色幕布人间,心旷神怡的是那份陪伴。人生日日月月的贯穿生命始终,孤独的生,孤独的死,这个世界是一场平台,人间演场戏,总有收场的那一天。那么这一生,到底要追寻的是什么呢。
人类从被强迫出生开始起,做的每一件事情,就该是顺从本意的。生命对于食物的欲望和获得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本性,这些本来也不是一种错误,而是一种属性。但是属性这件事是可以被定义的。
我是不太喜欢小孩子的。是因为不太喜欢小孩子本身这个事情。年幼的时候看过很多温暖,也看过很多故事。故事里一般都没什么好人,学会偷和抢,懂得栽赃与反咬,明白什么是对自己有利的,心有虚荣,亦有顾忌。人生就是带着这样的本性,一走到底的。
电影《少年的你》,看过会哭的,会喜欢的,会愤怒的,会惊讶的,会痛苦的人,都太多了,那些情感围绕着电影的,很难一一叙述,其实我们都懂,感受深刻与否也就都是那些了,但是我想说的是,校园暴力本身就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但是是特别自然的一件事情。这就好像一种运气,有些人一生都在读书的方式里前进,他们可能一生都没见过一次暴力对待,但是有的人苦苦求索的短暂岁月里,可以体无完肤的尝尽所有的苦难。这有时候无关性格和态度,有人是因为宿命,有人是因为运气,当然,这从来就不该代表好的命数和运气吧。
很多年前很想写校园暴力的书,后来感觉无法下笔,作罢了。校园故事远比我们在现实里能看到的故事精彩多了。成年人的世界勾心斗角,孩子们的世界其实更加肆无忌惮。那些成年人之所以可以去变坏,也是在过往中积累了很多思路,年纪大了,可操作性强了,实战能力有了,一切更开挂了。孩提时期还无法掌握的很多刺痛,都需要时间,但是萌芽就在那里哈哈大笑着等待灌溉,而灌溉其实是早晚的事。
每每这样的时候我就在想,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而经历孩提时期的。进学堂是为了学习知识,还是为了剔除我们自身的缺憾,那些残忍的戾气,都要靠着知识的武装和道德的约束,慢慢长成一个懂点儿事儿的人,这不就是个笑话嘛。
看电影《少年的你》,觉得悲哀。有时候觉得生命很宝贵,人生来一趟,可是被伤害的人生要坚持下去,到底是愉快的呢,还是悲哀的呢。能够坚持的人是为了突破一切,是为了期望中的希望,可是如果希望根本就不复存在呢,人生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优秀的人,永远都不等于善良的人。我承认的优秀,永远都不代表本质。这就是本质。
电影确实不错,因为痛苦,然后一切感受针扎般的凌厉,而痛苦,是获胜的最好武器。电影就不说了,见仁见智吧。
《少年的你》观后感13电影给我总的感觉是冷漠、冷酷、无情的气氛!
学校在一味地追求高考升学率的目标上,可以忽略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的任何品质;老师的眼里只有分数、成绩一切都是以这个指标来评判学生;家长心中最在意的也只是成绩,孩子你是妈妈的希望……在成人的世界里好像对于初高中生只有成绩、分数。冷酷地让人无法呼吸。甚至连警察给人的感觉也不是那么专业,从专业的角度明显可以判断出,提供线索的陈念是需要提供人身安全保护的,结果没有给她提供任何这方面的协助。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冷”、太“冰冷”了。
关于校园霸凌,人们传统意义上认知多是男生之间的,其实有时最残酷、残忍的霸凌是发生在女生之间(女生易嫉妒、爱搞团体孤立等)。这个电影给我触动很大,也把我带到几年前辅导的一个校园霸凌的案子。是一个女生纠集一群女生,把班级里的另一个女生给霸凌了。因为干预的及时,是第一次被霸凌,被霸凌女生很快达到康复。面对霸凌案件,最需要进行干预的是霸凌者,因为的她/他的认知已经扭曲了。我这个案子里的霸凌者跟电影里的霸凌者特征很相似——成绩好、人长得也挺漂亮,表面给所有人的感觉都很好,让人跟霸凌者不能直接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家长觉得他们家教很好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记得当时霸凌女孩分享了她霸凌的原因:她(被霸凌者)学习不好,还有那么多同学喜欢她,并且她的爸爸妈妈对她没有那么多要求,她凭什么天天还那么开心!我若在学校里表现不好了回去也不敢跟爸爸妈妈说,就是不允许我出任何状况。有时我觉得委屈时,憋得快要爆炸了也不敢告诉爸爸妈妈。在学校里总担心自己成绩不好了,老师就不喜欢我了,我怕被批评。其实我一点都不开心、所以我看到她天天那么开心,我就讨厌(或者说嫉妒跟准确)她,很早就想打她了。
当我把上面霸凌女孩的叙述内容跟她的父亲分享时,他父亲听完后最直接的是否定——不可能的,她是在你们的诱导下说的这些。这位家长的反应跟电影里霸凌女孩家长的反应差不多,他们了解的都是表象的孩子,可以说几乎从来没有过心理关怀。
这个电影的另一个大背景就是,父母对孩子教养的不负责任!不是给好吃好喝好住就是教养,这充其量是养,有的连养都没有更不用说教了!
还有就是每个学生个体的冷漠,这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除了成绩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品质。在你觉得是保全自己的冷漠的时候,也许同样的事情很快就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就像被害的女孩说的那样,当我被欺负的时候,你们都看到了,为什么你们什么都没有做?
如果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同学只是一味地追逐分数、成绩、升学,只在乎教书而离开了“育人”,我想未来呈现在你我周围的都是冷漠!